首页 资讯 正文

艺术作品还是催眠电影?毕赣《狂野时代》戛纳首映评论两极

体育正文 64 0

艺术作品还是催眠电影?毕赣《狂野时代》戛纳首映评论两极

艺术作品还是催眠电影?毕赣《狂野时代》戛纳首映评论两极

当地时间5月22日晚间,毕赣导演新作《狂野时代(shídài)》(Resurrection)在戛纳电影宫卢米埃尔(lúmǐāiěr)厅全球首映,获得长时间(zhǎngshíjiān)的热烈掌声。这是他继2018年(nián)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后,再次携作品亮相戛纳,竞逐金棕榈大奖。影片放映(fàngyìng)之后,多家好莱坞及欧洲媒体在第一时间刊发评论。目前看来,《狂野时代》收获的评价多少有些两极分化(liǎngjífēnhuà),看得懂还是看不懂,喜欢还是讨厌,很大程度上基于观众的个人口味(kǒuwèi)。

易烊千玺(qiānxǐ)在《狂野时代》中

《卫报》首席影评人彼得·布莱德肖(Peter Bradshaw)为《狂野(kuángyě)时代》打出四星好评(满分五星),并对该片推崇备至。“毕赣(bìgàn)的新片在戛纳电影节一众影片中,显得大胆而(ér)(ér)雄心勃勃;它在视觉上令人惊叹,充满迷幻与眩晕感,亦富有拥抱幻觉、非真实与梦境的升华意义。毕赣的上一部作品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(2018年)就在电影院中营造出了一种近乎外星体验的非凡感受,同时为观众(guānzhòng)带来重新思考时间与记忆的挑战。而这次的新作虽然未必达到(dádào)同样的震撼程度(chéngdù),却是一部集合式的电影,其中某些片段表现出色,最终也以令人屏息的画面(huàmiàn)与运镜(yùnjìng)达到高潮,整体效果相得益彰。”

随后,布莱德肖在他的(de)影评中洋洋洒洒地分析了影片的视觉语言和主题指涉,最后写(xiě)到:“它的谜一般的特质,加上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,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抱持观望态度——我本人对片中仿默片风格的处理也有所保留(bǎoliú)。然而,这无疑是一部真正具有艺术(yìshù)造诣的作品。”

舒淇在(zài)《狂野时代》中

另一边,好莱坞媒体“死线”(Deadline)的影评(yǐngpíng)人达蒙·怀斯(Damon Wise)显然并不十分欣赏《狂野时代》,在影评标题中就讽刺说该片是“治疗失眠的完美药品”,甚至认为它很可能是今年所有(suǒyǒu)戛纳参赛片中最差的一部。按照他的说法,首映过(guò)程中,卢米埃尔(lúmǐāiěr)厅的过道(dào),就像是奥托·普雷明格的电影《出埃及记》里的场景,出现了大量观众中途退场、慌不择路的奇观景象;至于那些坚持继续留在座位(zuòwèi)上的观众,也(yě)因为早已昏昏入睡,根本就没(méi)意识到这一幕出现在自己身边。

不过,在Deadline担任专职影评人已有七年之久(zhījiǔ)的达蒙·怀斯,也认可《狂野(kuángyě)时代》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具有风格化,不少场景拍得“精彩绝伦”,因此肯定不乏拥趸,甚至可能因为这种大胆的个人特色,会成为今年戛纳最佳导演奖的有力竞争者。只不过,在他看来,在视觉奇观的背后,整部(zhěngbù)影片的故事讲得实在太过晦涩难懂,再加上(jiāshàng)2小时(xiǎoshí)35分钟的片长,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,实在有些煎熬(jiānáo)。

李庚(lǐgēng)希在《狂野时代》中

另一家(lìngyījiā)好莱坞媒体(méitǐ)“独立在线”(IndieWire)这次派去(qù)戛纳的影评人是来自伦敦的索菲·蒙克斯·考夫曼(Sophie Monks Kaufman)。她过往在多家专门关注独立电影的媒体服务,对小众电影、艺术电影显然更为偏好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她给予《狂野时代》相当不错的评价。在她看来,该片对于观众(guānzhòng)而言,确实(quèshí)很有挑战性,堪称(kānchēng)耐心、耐力上的考验,但(dàn)也着实充满想象力,是一部天马行空的实验科幻片。

索菲·蒙克斯·考夫曼还提出了一个既相当现实又富有建设性的观点。她认为,类似这种考验(kǎoyàn)观众的实验性作品,主办方应该把它(tā)安排(ānpái)在电影节刚一开始,评委、观众和影评人都精力十足(shízú)的时候(shíhòu)来看,才能更有效果。《狂野时代》偏偏被安排在电影节倒数第二个晚上上映,经历(jīnglì)了十天疲劳轰炸式的连续观影,大家早已人困马乏,此时再迎来这么一部实验性作品,出现大量观众提前退场,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
她也在影评中(zhōng)坦然承认,其实(qíshí)自己并没有完全看懂《狂野时代》。因此,她在文章标题中已提出,该片是一部无法(wúfǎ)评论的电影:“如果我们连导演的真实意图都无法确认,看完之后又如何去评论他是否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作品意图呢(ne)?”

毕赣(中)与(yǔ)主演易烊千玺(左)和舒淇亮相(liàngxiàng)《狂野时代》戛纳电影节首映礼

或许,上述两位影评人如果提前做一些(yīxiē)功课,多少看过一些毕赣导演的近期采访,就能(néng)对《狂野时代》预先多些了解,也能更好地理解影片。好莱坞媒体《综艺》杂志在5月(yuè)20日(rì)刊发了毕赣的专访,介绍了由六部分组成的《狂野时代》想要讲述的对象(duìxiàng)是某种代表着百年电影历史的“电影怪兽”。

“我(wǒ)将这头怪兽的灵魂分为六个章节,呼应影片本身的结果。”毕赣在采访中(zhōng)表示,六个章节,分别对应(duìyìng)了人类的五种感官(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)外加心灵,“作为现代人看电影的载体,那块(nàkuài)幕(mù)(screen)的尺寸,已经变得越来越小,而我想找回的是我们过去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那种感觉(gǎnjué)。《狂野时代》的第一个故事(gùshì)开始于20世纪初,我采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语言,而第六个故事则是最(zuì)接近现代电影,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实际上也是第一段故事中的一位女演员,此时已经非常年老(niánlǎo)。让她出现在最现代的部分,可以让整个故事成为某种循环。”

中文片名《狂野时代》,与英文片名Resurrection(复活)完全不同,而这也是他过去几部电影(diànyǐng)作品都有的(de)模式。“我所有的电影在中文版和英文版名字中,都存有不同含义。我一直都有这习惯,但当你看完整部影片后,一切就都明白(míngbái)了。”毕赣解释道(dào)。

赵又廷在《狂野时代》中(zhōng)

而从诸多评论来看,《国际银幕》(Screen International)的影评人李·马歇尔(mǎxiēěr)(Lee Marshall)或许就提前做了功课(gōngkè),他对于《狂野时代》的理解,相比Deadline和(hé)IndieWire的两位影评人更为深刻。他写到:“该片将电影史重构为一个20世纪的怪兽故事,在六个没有明确联系的时间段中展开。影片布景、特效令人眼花缭乱,涉及多种电影类型和风格,有时确实(quèshí)会让人看得精疲力竭——尤其(yóuqí)是当我们要努力与来自中国的各种历史、传说、宗教(zōngjiào)背景等不断变化(biànhuà)的人物角色打交道时。但这确实是一部令人难忘和兴奋(xīngfèn)的作品(zuòpǐn)。”

毕赣本人似乎对《狂野时代》面临的(de)两极评论早有心理准备。他在接受《综艺》采访时就表示,“因为(yīnwèi)戛纳的观众不了解(liǎojiě)我的内心世界,也并非生活在我所生活的地区,他们对影片(yǐngpiān)的理解和我对影片的理解之间,肯定会存在(cúnzài)差异、距离。但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美,还有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那种特殊体验。事实上,每位去看我电影的人,几乎就和这部电影中(zhōng)的电影怪物是同样(tóngyàng)的存在——因为他们都是我通过这部电影带出的某种生态的一部分。”

(来源 澎湃新闻 记者(jìzhě) 程晓筠)

艺术作品还是催眠电影?毕赣《狂野时代》戛纳首映评论两极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